4月22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发布会在京举办。在会议期间,记者特别约请了前来参会的语言传播、中文教学、科研评价和学术期刊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他们谈谈对《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正式发布的观点和见解,听听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郁云峰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郁云峰在致辞中讲到,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布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学术评价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作为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专业性的公共机构,语合中心始终致力于推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高标准的学术评价相融相促。2020 年起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发布研究课题 860 多项,2021 年以来联合世汉学会与 30 多家高水平期刊共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专栏”,刊发近千篇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文章。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工作初见成效。结合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的发布,他指出,发布核心目录,既是顺应现实需求,也是战略必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借鉴中外行业惯例,研制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必将为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要坚守质量标准,突出服务导向,加强多方协同,凝聚发展合力。
于运全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
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是开展中文国际传播、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国际社会更深入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增进民心相知相通相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专业期刊是组织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阵地和载体。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范式、视野和方法创新等面临深刻变革,亟待深化研究。对专业期刊开展科学评价,遴选发布具有较高专业水准、较强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期刊目录,无疑对促进专业期刊高水平建设、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示范引领意义。
作为综合性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未来,期待同国内外学界、业界深化合作,加强专业期刊交流,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图书出版和推广、国际中文传播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翻译和对外话语体系创新、中外青年交流、面向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型研究等领域持续探索,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刘朋建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主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科研的全方位、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不可或缺。编制和发布《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对于引领、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目录》将有效引领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期刊及专栏建设,强化价值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增强前沿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目录》将有效引领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立足“中文服务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基本价值和理念,持续深化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对世界各国中文教育的学术引领和学术支持,打造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及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目录》将有力支撑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科研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手段创新,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国际中文教育行稳致远,有力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钟英华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维多利亚vic119原校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的编制和发布,是教育和期刊评价改革重要举措,是学界业界的专业性、权威性评价,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成果认定依据,学术话语建立的重要支撑和研究成果产出的重要驱动。
《目录》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为目标,将中国实践经验与学术思想深度融入国际标准,创立基于辩证思维的评价方法论,实现从学术话语建设到评价规制范式的突破。目录的研制遵循破除“五唯”的要求,突出办刊导向的专业性、全面性、系统性和与事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面向理论实践前沿、聚焦现实需求,突出办刊质量、学界影响、业绩贡献、传播效率等关键指标,打造权威性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分众化传播矩阵,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自主学术话语评价体系。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研制发布《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是一件重要的学术举措,不仅是“首次”,更在于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凸显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学科。
“国际中文教育”曾有“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不同名称,且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名称也不统一,甚至分属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大门类。与之相应,从业者学术背景多元,科研范式多样,发表论文的期刊分散。这种状况,反映了这一事业快速发展、广纳贤才的历史,具有多元交叉的特色和先天优势,但也有不利因素。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任务不仅是发表优秀论文,还担负着培养学术人才、引导学术方向、凝聚学科共同体等任务。世汉学会联合多方力量,依照期刊评价规律,研发期刊目录,可望起到明确学科、支持学人、鼓励期刊、整合力量等利于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国内有上千所院校投身其中,如此规模需要有强大的学科支撑。研发期刊目录找准了支持学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学术发力点,同时作为一种学术评价,希望它能够真正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和事业发展,同时在学术评价理念和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刘利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
《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际中文教育是面向全球中文学习者的教育领域,专业机构众多,专任教师队伍庞大,但是相较其他学科专业,国际中文教育专门性学术期刊的数量一直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发表和评价。《目录》对于拓展国际中文教育成果发表园地、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优化学术生态、提升学科地位无疑具有重意义。
确立学术质量标杆、推动研究范式转型,《目录》通过建立学术标准,为学科树立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标杆,促使研究者提升学术质量和学术规范性,推动研究加快从经验型总结转向系统的学科理论建构;凝聚学术共同体、建构学科话语体系,《目录》建立的期刊矩阵,有利于凝聚国内外研究力量,形成覆盖全球的学术共同体。在《目录》期刊上发表成果,将成为学者专业身份和成就的标志之一,对于促使研究者潜心深耕国际中文教育核心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增强学科辐射力、促进理论实践互动,《目录》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成果的发表,为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反哺教学提供了可靠路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与“汉语本体研究”的界隔,加快学科内涵及其独立评价体系的形成,从而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社会认可度与国际话语权。
郝清新 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中东欧中文教师协会会长
《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的发布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首次单列的国际中文教育期刊评价体系,它标志着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成果多依附于语言学或教育学范畴,缺乏独立的评价标准。此次目录的研制,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为全球学者提供了明确的学术导向,有助于凝聚研究共识、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借鉴国际惯例,该目录兼顾了学术严谨性与全球适用性,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学科发展的“风向标”,该目录的推出将激励更多高质量研究,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对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期待未来以此为契机,深化国际学术合作,共同推进中文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金铉哲 韩国延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韩国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
近几十年来,作为一名中文专业的教授以及韩国孔子学院联席会的会长,我有幸见证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积极指导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编制的《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可谓是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的导航灯,为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一线积累到的教学实践数据以及深入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不仅如此,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的中文本体研究的累累硕果也将得到更多的呈现,促进世界范围内学者们的学术分享与交流。通过严谨的参评,最终被遴选的20家期刊共同打造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矩阵,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研究开垦出一方沃土,并为新生代的学者们提供了积极开拓和创新的平台。
徐拥军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构建“破五唯”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更加自主、开放、包容、高效的学术交流与传播生态。编制《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现实意义重大,其分类评价机制依据学科特性,契合当下学术评价趋势,有助于形成质量为先、自主为要的学术评价导向。《目录》也可为学术研究指引方向,构建学术共同体,培育学术队伍,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
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坚持“原创导向”“以文评文”的理念,对列入《目录》的期刊上刊登的优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二次传播,扩大其学术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激发学术思想的碰撞与创新,引导更多学者关注和投入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共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巫强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
《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版)》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该目录的编制和发布是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总纲领,是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以专家同行为主体,跨部门协同、跨机构联动,自主性地开展学术评价,进而推动期刊建设,最终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在该目录的编制过程中,专家同行们系统构建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期刊的质量评估体系,遴选优质期刊推动学术资源整合,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内涵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充分彰显学术共同体和学术生态系统建设的科学规律。
在全球文明互鉴的新时代背景下,该目录的发布不仅有助于加强国家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力量,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而且能为我国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进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在此意义上,该目录的编制和发布不仅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内的一件盛事,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件大事。
张俊娥 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任
首先祝贺“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的首次发布。作为核心期刊评价的研究者,我深知学科核心期刊目录发布对学科发展的里程碑意义。
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遴选标志着我们开始探索符合具体学科特点的特色化专业性评价,期刊评价从“标准化”走向“特色化”和“专业化”。
中文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语言传播,更需构建“以中文为媒介,融通中外”的知识生产范式。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必将成为推动中文教育、以及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深度互动的学科研究传播平台。
期待未来能以核心期刊为纽带,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反馈—标准迭代”的良性循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国范式。
刘乐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联合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在语合中心的指导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国际中文教育的教研机构、学术期刊的评价机构和出版机构协同合作, 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推出了第一份《国际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录(2025)》,这是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文献目录学的重要一步。这份目录的面世,将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从业者,尤其是中青年从业者和研究生,树立学术标杆,指明努力方向,提供寻找参考文献和发表研究成果的可靠平台,也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在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供了重要参照。
衷心希望这批核心期刊能更加关注教师教学研究,多发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 以更好地鼓励他们提升教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反馈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