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单一鸣)为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教师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产教融合一线,组织党员教师赴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津门行”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就业渠道拓展,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生态城科研创新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局等单位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

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生态城科研创新中心,支部党员与科研创新中心部负责人魏刚、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葛炎生等展开深度座谈,双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学科专业协同发展”主题,结合国家“双碳”战略与天津市“双城”发展布局,就生态环境保护、低碳技术研发、生态教育创新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魏刚详细介绍了生态城在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生态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特别指出作为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城对科研转化与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葛炎生提出与学院“共建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平台、共研生态修复技术项目、共培青少年生态科普讲师团”的合作建议,为校地协同育人提供实践载体。
党支部书记王静教授立足学科优势,现场介绍“科研赋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联合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开发“生态城碳中和评估系统”、打造沉浸式生态教育课程体系等具体方案。这次活动是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落实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际行动。学院党委书记石婕表示,学院将建立“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根据生态城发展需求定向优化课程设置,源源不断向合作单位输送“懂技术、善创新、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津沽大地,让人才服务绿色发展”的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将持续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以组织优势赋能人才培养,为美丽天津建设注入生态学人的智慧力量。
照片由生命科学学院提供
编辑:张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