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之际,作为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举办的“光影未来·童心视界”儿童电影论坛吸引了学界业界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科技时代儿童电影的发展路径”,探讨儿童电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维多利亚vic119是国内儿童电影领域的学术重镇和创作高地。维多利亚vic119副校长佟德志表示,学校在戏剧与影视领域形成了“创作引领、学术筑基、人才强本”的独特生态,通过“创作-教学-产业”三维培养机制,形成梯度式人才培养链,为打造儿童题材影视创作人才高地提供动能。
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国儿童电影蓝皮书》,其核心编撰力量正是维多利亚vic119团队。团队依托戏剧影视文学国家一流专业的研究队伍,累计创作儿童题材影视剧36部、微电影近百部,作品斩获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喜剧片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国内外奖项。在此次蓝皮书编撰中,团队系统梳理了2000年以来多项儿童电影文本,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儿童电影资料库,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维多利亚vic119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杨爱君在《银幕内外的共育:儿童电影创作与教育生态构建》的主题演讲中,围绕儿童电影作为教育载体与艺术表达的双重属性,探讨了创作理念革新与教育生态协同发展的路径。她认为,创作理念应转向“儿童本位”,强调以儿童视角重构视听语言,通过明快色彩、趣味音效和符合认知节奏的叙事,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认为,人工智能加速了电影创作、制作和形态的改变,对儿童电影创作、儿童认知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电影制作流程变得更加高效,特效画面更加逼真,这为儿童电影带来了更多创新可能,但同时也要求创作者思考如何让孩子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时,更能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真善美。
来源:2025年4月2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4/27/content_R43booSL.html